认知失调理论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1、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以戒烟为例,很想戒掉烟瘾,但当好朋友给香烟的时候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戒烟的态度和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
2、【正确】本题考查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矛盾。
3、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一种态度改变理论,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
4、用心理学概念进行解释,你内心的态度与实际行为出现了不一致,在心理学上叫做“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理论:行为是个体自由选择并且行为与其积极自我概念中的核心内容发生不一致。
5、认知失调理论着重探讨的是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问题。“失调”是当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出现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动机状态。随着认知失调的不断增加,一个要求减少和消除失调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行为影响态度的三大理论
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有服从阶段、认同阶段和内化阶段。服从阶段 这是从表面上转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时期。这也是态度转变的第一阶段。一般说来,这时人们会表现出一些顺从的行为,但这仅仅是受迫被动的。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比起海德的平衡理论来,更注重个体通过自我调节达到认知的平衡。费斯廷格认为一个人的两种认知元素直接的不一致,就是失调。认知失调的来源有:决策行为和与自己的态度相矛盾的行动。
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个体在社会交往、文化传承和模仿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潜移默化地获取经验和技能。
意愿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个人对于自身能否执行某个特定行为的信念。意愿控制反映了个人自我效能感以及环境条件对行为执行的影响。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这三个因素综合起来可以预测个人对于特定行为的意愿和行为结果。
转载请注明: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 人格魅力感悟 » 心理学阐述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社会心理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